综合新闻

大数据助力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这份报告不简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近年来,中国近海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减少了?我国土地退化实现零增长了吗?我国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27日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中找到答案。

更重要的是,26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也正式发布了这份《报告》。这是继2019年后,《报告》第二次作为中国政府的正式文件在联合国大会上发布。

那么,这份递交到联合国的《报告》究竟有什么来头?为什么要编写这份《报告》呢?

事情还得从2015年说起。这一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的核心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它包括17项目标,169项具体目标和超过230个指标。

对各目标的有效度量和监测是保障SDGs落实的基础环节,然而,不幸的是如何度量这些目标却面临很大困难。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坦言,指标数据的严重不足是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挑战。在超过230个指标中,目前只有大约53%的SDGs指标实现了既有方法又有数据,但是仍有约46%的指标处于有方法无数据状态,还有1%处于不同状态层级的指标。

郭华东指出,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对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把大范围区域作为整体进行认知,为SDGs的相关指标特别是跟地表环境参量密切相关的诸多目标提供大尺度、快速和多维度的丰富信息,同时也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监测和评估提供支持。

《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六大SDGs目标,从全球、区域、国家、典型地区四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指标进行了研究和监测,包括24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9个决策支持。

近年来,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环境影响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分析了我国沿海22个典型区域漂浮垃圾分布与变化,发现2018年中国近海漂浮垃圾丰度比2010年至2014年平均值下降约25%。2019年中国近海微塑料形态主要为纤维状、线状、颗粒状和碎片,区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处于中低水平。

《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净增长22.11%,互花米草入侵面积净减少2.59%。中国红树林恢复成效显著,互花米草入侵得到控制。同时,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趋势持续向好,与2015年相比,2018年净恢复土地面积同比增长60.3%,土地恢复净面积占全球的17.76%,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汇集了26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地球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和方法可为深入研究、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相关指标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推动科技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郭华东说。

( 陆成宽)


上一篇:美国提出的概念,被中国科学家率先做到了,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