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家设计超薄指尖传感器,可用于外科微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9

视频中的人,蒙着眼睛,只需要用手指触摸,就可以辨别出纸上的字母。实现这个能力,用的是一个重量仅为 1.3 克的设备。而负责给指尖传导信号的硅胶薄膜,只有 18 微米厚。这个厚度,薄于一张普通 A4 纸厚度(104 微米)的五分之一,也远远小于人体表皮的厚度(数十到上千微米)

这是中国科学家冀晓斌领衔开发出的新型设备,只用 1.3 克的重量,能够产生 1 到 500Hz 的震动信号,给手指传递不同的触感。实现 “盲人摸字” 的原理很简单,用发光二极管作为传感器,感知纸面反光的强度,将信号传递给一个微型控制器。当触碰到黑色的区域,设备就会自动开启,将异样的触觉传递给指尖。人通过触觉反馈,就能识别出图案。

这个设备的名字叫做 feel-through DEA(下称 FT-DEA),“盲人摸字”的试验,只是对其功能的一个验证。更重要的是,这种轻巧的触觉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高灵敏度和宽信号频域,如果跟不同的 VR 或 AR 设备结合,就可以开发出更逼真的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体验。

冀晓斌介绍,”feel-through”表明了这款新型穿戴装置的优势。由于其轻薄的特性,18 微米的薄膜既能够传递给手指额外的触觉信号,同时又保持了人手指日常的感觉和活动功能。“戴上这个装置,继续敲键盘,喝咖啡,或者是触摸其它物品,都不会受影响。”

冀晓斌于 2013 年和 2015 年先后在法国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2019 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获得微系统与微电子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河北工业大学校聘教授,属于该校李铁军教授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是小型智能软体机器人系统与可穿戴设备。

他告诉 DeepTech,自己原本在 EPFL 做博士后,12 月回国,正好赶上疫情,就辞去了在瑞士的工作,决定在国内高校任职。在几个选项中,他被河北工业大学所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所打动,最终选择了这里,目前他正在筹备自己的实验室。

图 | a. 指尖上的 Feel-through DEA 触觉设备;b. 佩戴 FT-DEA 弹钢琴(来源:论文)

超薄触觉反馈装置,实现新的人机界面

一提到 VR 和 AR 设备,标志性的设备就是头戴眼镜,它能够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声音。但这只是虚拟体验的一部分,更困难的是提供虚拟触觉。

目前,实现与虚拟对象的互动,需要使用手持的电机设备,它们不仅笨重,也只能传导非常粗糙的触感,使用的时候,需要以特定的姿势持握,对人的动作限制也很大。也就是说,现有的手持设备,会阻止人手原有的力学感受功能,穿戴上以后,手指日常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图 | Valve Index VR 设备

要实现科幻电影里身临其境的 VR 和 AR,必须要有更轻便的触觉传感装置。冀晓斌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在这一思路下诞生的。

能够做出如此轻便的设备,关键的技术在于以极低的电压输出高功率密度,从而将人类能够识别的信号送达到指尖。虽然硅胶薄膜只有 18 微米厚,但是在输出信号为 580Hz 时,功率密度能够大于 10?W/m3。

低驱动电压,使得 FT-DEA 的控制与供能设备可以做得足够小,来实现无线工作,这满足了穿戴设备的需求。

低电压的技术,是冀晓斌在博士课题中实现的突破。他在 EPFL 做博士期间,师从软体传感器实验室(EPFL—LMTS)主任 Herbert Shea 教授,完成了 “低电压高速率介电型弹性体驱动器” 的课题。高驱动电压是 20 多年来困扰 DEA 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

所谓 DEA,是介电型弹性体驱动器的简称。冀晓斌介绍,这是一种电驱动的人工肌肉,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冀晓斌的博士课题成功地将 DEA 驱动电压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并且研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性能、低电压 DEA。

冀晓斌也针对开发的低电压、高性能 DEA 设计了新型应用,之前设计的软体机器昆虫,发表于机器人顶尖期刊 Science Robotics;此次的 FT-DEA 则是可穿戴的触觉反馈装置,于 2020 年 10 月发表于材料学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两篇论文,冀晓斌都是一作。

图 | 冀晓斌(来源:受访者)

DEA 所使用的硅胶薄膜本身不导电,它双面涂上电极后相当于一个电容器,当充满电之后,两电极间产生的静电力在厚度方向压缩硅胶薄膜,从而让薄膜面积增大产生形变。这一过程把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使用不同频率的控制电信号,可以控制驱动器的运行速率。
上一篇:巨星陨落!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
下一篇:没有了